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理事会正式成立

时间:2016-02-24 点击:12080 编辑:41

1月19日,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发起的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在深圳南山正式成立。腾讯、东软、凯立德、比亚迪等知名企业,以及北京、上海、武汉等20个城市交通科研机构和西南交大、北航等高校的近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由从事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智能交通、交通模型、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单位和相关地方规划协会自愿组成,是集专业性、行业性和联合性于一体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秉承“彰显数据价值、深化开放理念、促进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促进数据共享、科研创新与产业合作,共同维护未来交通生态圈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交通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赵鹏林,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中心副主任韩国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出席了会议并致辞。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华本、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处长王志楷、深圳市城市交通协会秘书长施佑生、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赵迎雪、深圳市智能交通产业促进会秘书长熊文贵等市相关部门、协会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表示祝贺。

会上,与会代表共同提议成立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理事会,并一致推举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为会长单位。理事会将秉承“彰显数据价值、深化开放理念、促进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完善交通大数据领域所需的相关技术及标准,定期举办联盟内的信息交流、技术研讨等活动,成为联盟成员之间共享信息、培训、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联盟各成员的技术合作,提升联盟成员在科研创新与业务开展的整体水平,实现相关行业业务在联盟成员内优先采购和选用。

会议还围绕大数据环境下交通规划技术的创新、大数据在交通信息领域的应用、“互联网+”形势下大数据应用的发展趋势、交通大数据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充分展现了国内交通大数据学术和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腾讯、东软、凯立德、西南交大、北航等知名的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以及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交通科研机构的13名顶级交通专家现场做了精彩演讲。跨行业的技术交流也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赞赏。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林涛副主任所做的主题演讲《深圳交通大数据应用》,基于交通仿真技术、大数据、车联网技术和智慧路口,深入分析了城市交通肌理、全网动态的事件发现和决策、人车路协同模式以及分布式交通管控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交通有机结合,呈现出交通科研机构的工作积累和技术创新成果。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促成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加入联盟,进一步加强了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技术合作与共享,有效地促进了交通大数据跨行业技术融合,为交通规划研究与技术应用指明了发展路径和方向,对推动国内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联盟成员合影

 

联盟理事会授予会长、副会长单位证书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赵鹏林致辞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赵鹏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对一直以来支持与帮助深圳交通事业的对各地政府部门、企业、高校表示了感谢。他深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必然将运用于交通领域,祝贺联盟成立,并希望发挥联盟互补优势,推动技术及产品的合作创新。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中心副主任韩国华致辞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中心副主任韩国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他介绍深圳交委紧随“互联网+新产业”的脚步,积极转变思路、观念,勇于创新,重点排兵布阵于智能交通领域,希望联盟共同携手营造未来交通创新生态圈,助力深圳交委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和疏导,推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致辞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对政府相关部门及各联盟单位对深圳交通中心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他希望联盟成立能够促成更多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加入联盟,成为交通大数据发展的里程碑,各联盟单位携手共创我国交通大数据新时代。

 

腾讯地图高级经理 侯杰


腾讯位置大数据生态及应用

侯杰指出腾讯位置大数据来源于用户,在腾讯生态下,通过调用腾讯地图平台SDK,全球日均定位请求数已超300亿次。在腾讯位置大数据主站上,用户能够清晰掌握各区域内人流密集度,获取人员出行流动情况。他提出,未来位置大数据的发展是让用户更精准更有目标的使用位置大数据平台,发挥位置大数据最大价值。

 

东软集团交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杨阳


手机信令大数据在交通信息领域的应用

杨阳指出,实时交通信息的应用,能够为急救、出租车、物流、导航设备等行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也使汽车出厂配置交通信息服务成为同业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说通过对手机信令分析可以客观反映广大的个体出行的体验,也可以反映区域人群实时变化、进出人数、高密度人群分布、人员的常住区域分布及比例、人群变化规律等。

 

深圳市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饶云


“互联网+”形势下导航结合大数据应用的发展趋势

饶云指出,大数据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大,2015年达98.9美元,同比增长38%。智能交通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可达PB级,且呈现指数级增长。目前车联网产品和商业模式仍处于创新期,商业模式以B2B为主,还有少部分用户直接付费收入。未来互联网厂商的介入,将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并最终向车联网生态圈进行演进,最终实现安全、便利、隐私、智能的车联网生活。

 

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 彭春露


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方向思考

彭春露从三个层次提出了面向政府决策的大数据支持需求,包括决策数据支撑,交通系统的监测、评估和预判支撑、决策方案生成支撑。她还提出了面向政府觉得的大数据应用存在的短板和方向,主要是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关联性、唯一性仍需加强,还应加强与行业监管流程的结合,加强与各类企业的合作,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共享。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涛


深圳交通大数据应用

林涛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深圳交通大数据的应用,一是基于仿真技术的城市、交通肌理分析。介绍了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取城市建设用地变迁、职住分离趋势、路网与客流变化。二是基于大数据的全网、动态事件发现和决策。多数据融合,实时监控和分析交通信息,为政府进行交通运行调控及时提供科学的依据。三是基于车联网技术的人、车、路协同模式。车载平台主动信息推送,依据用户口味和通勤路劲,推荐错峰出行、路劲优选、健康生活,并实时掌握车辆行驶状况。四是基于智慧路口的分布式交通管控模式。基于预测的主动信号控制,形成设备一体化、信息发布一体化体系,分阶段实现被动与主动数据融合、对车更全面引导、数据流控制流一体化整合。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院长 刘晓波


基于GHG排放的交通设施选址和布局优化

刘晓波重点介绍了综合交通运输的分析技术,包括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枢纽关键技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战略与资源配置关键技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衔接关键技术、综合交通运输组织指挥智能化关键技术、城市交通智能化关键技术、综合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智能物流系统关键技术等。

 

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王静远


城市数据画像

王静远用数据的手段全方位展示城市动态,基于城市大数据分析,描绘出交通、客流、人口、心情、安全、环境、消费、健康等多方位画像,以服务器集群 + 分布式文件系统+ 大数据管理软件模式,在数据空间中重建城市。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伟


交通大数据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应用

朱伟重点交流了基于车载排放检测数据的道路管控政策排放影响分析,他提出 研究基于城市发展的交通需求响应模型,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政策、工程项目等的实施所可能引起的城市交通体系改变。他还介绍了研究交通需求响应模型和区域交通仿真模型之间的链接技术,以及区域交通仿真模型和交通能耗排放指标测算模型之间的链接技术。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轨道交通室副所长 郑猛


武汉市交通信息系统架构及公交系统开发实践

郑猛介绍了武汉交通信息系统架构,讲述了多数据融合,搭建起了武汉市公交信息系统。他提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真正的基础设施,对于城市交通来说,是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和任务理性变革所共同呼唤的创新。

 

上海川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裘炜毅


手机及互联网开放数据在交通规划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裘炜毅提出,基于手机大数据,可间接获取结合各个交通分析区域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抽象出不同土地利用对出行的产生、吸引规律,用于未来交通需求分析等。他还引用上海具体片区的手机大数据,分析职住分布、出行空间分布、线断面客流、出行特征、交通枢纽集散分析、轨道服务人群分布等。

 

北京市朝阳区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专家 康利平


基于数据与用户体验的清洁汽车评价体系及城市排放计算

康利平介绍了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的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清洁交通、气候变化与碳管理、清洁技术发展。他还介绍了中国绿车榜评估体系与最优电动车项目。他希望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的工作能够产生多层面的影响,不管从政策支撑与评估、有效技术应用、消费性选择推荐,最终均以实现交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提高人们生活环境为目标。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科创中心副主任 丘建栋


多源数据融合的交通运行指数标准化云平台技术研究


丘建栋认为交通运行指数是城市交通治理中最基础最直观的评估方法。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有效提高交通运行评估的精度。引入互联网实时数据提升指数的空间维度偏差,尤其是偏远区域;引入定点检测技术则有效校核了指数在时间维度的偏差。丘建栋基于多年的大数据工作实践,提出标准化云平台概念,向联盟单位提供从大数据接入与处理——软件硬件架构——在线发布等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云平台技术转移,使各地交通研究者从繁琐的大数据处理和IT技术无边的海洋中解放出来,轻松拥有自身的指数系统,让更多的精力投注于交通本身的技术和算法创新。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婉丽


城市高架及快速路的智能交通管理解决方案

董婉丽通过分析城市高架及快速路交通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缺少多源交通信息感知手段、无法实时掌握突发交通事件、数据闲置等,提出交通管理系统的需求,包括交通参数统计、研判分析、智能控制、交通诱导、系统管理等。她希望能与联盟单位紧密合作,在传统智能交通领域充分挖掘交通大数据的价值,积极开拓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新业务。

关闭 微信